来源:Aron时间:2025-6-27

中国将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
能源是驱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在我国,环境问题已受到广泛关注,对于企业的节能减排要求愈发严格。同时,能源经济结构调整也不断深化。如何让未来的能源生产和消费保持良好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专家认为,因地制宜地发展靠近用户端的分布式能源,是实现更加科学、合理和友好的电力生产与使用的可行之路。
我国分布式能源的发展现状如何?遇到了哪些机遇与挑战?又该如何应对?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教授、天津华电北宸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优群和中国节能协会热电产业联盟秘书长张东胜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分享了他们的观点。
发展分布式是能源转型的合理选择
当前,我国能源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有待提高,但整体能源产消结构正不断优化。2016 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中的煤炭占比首次低于 70%,非化石能源增速接近 12%。2017 年上半年,我国清洁能源装机增量明显高于火电,可再生能源占新增装机比重达 70%。
对此,张东胜认为,我国能源结构已进入战略性调整期,油气替代煤炭,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双重更替正在加快,要想提高环保治理水平,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改革应摆在首要位置。
与此同时,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已开始蓬勃发展。在林伯强看来,分布式能源是解决新能源利用难题的重要途径。他指出,虽然我国风电和太阳能总装机容量已达全球第一,但“弃风、弃光”现象依然比较严重。
“大型新能源基地主要集中在西部和西北部,但当地的用电市场容量有限,要让机组被充分利用,必须借助特高压输电系统,经长距离将电力输送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但是,这种方式的输送成本太高。此外,新能源天然的波动性还会对电网系统带来冲击。总体来看,新能源的利用小时数太低。要想突破这个瓶颈,采用分布式能源是一条可行之路,也是当前我国政府已经明确的发展思路。这种方式的最大优势就是发电设施距离负荷中心比较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大规模的‘弃风’、‘弃光’问题。”他解释道。
张东胜认为,我国应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的主要原因有三点:其一,分布式能源让能源生产靠近需求侧,将电力线损和热(冷)力管损等降到最低,以“温度对口,梯级利用”为原则,按照不同热力温度对能源进行不同程度的利用,可大幅提升能效;其二,无论分布式天然气还是分布式光伏,都属于清洁高效能源,能显著降低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其三,数字化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智能电网等新技术的应用普及,为分布式能源系统发展开拓了思路,也提供了技术基础。
尽管具有许多优势,分布式能源在我国的推广应用依然受限于诸多因素,需要国家从政策层面给予进一步支持。对此,张东胜指出,由于应用在分布式能源领域的小型燃气轮机、光伏组件和储能系统等价格高昂,分布式能源的建设成本仍然较高,与常规能源相比,经济性相对较差。如果没有国家财政政策的支持,过长的投资回收期将影响投资热情。因此,技术开发鼓励、投资鼓励和税收激励,电力体制改革和热力体制改革等国家有关部门的宏观政策,以及地方政府的区域发展政策,都是推广分布式能源应用不可或缺的外部环境。
市场潜在增长性应受关注
谈到分布式能源的未来,邓优群持乐观态度。“美国现在有 7000 到 8000 个燃气分布式项目,我国计划在 2020 年达到 1000个。目前来看,发展速度还没有完全跟上,但潜力巨大。”他表示。
邓优群认为,政府、企业、供应商三方都要重视用户的选择和培养,对需求市场给予更多关注。
张东胜则指出,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也是装备商的盛宴。中小型燃气轮机在未来的爆发性增长可以预期。面对机遇,像西门子能源这样的跨国企业,应当加强与中国本土企业在技术开发和装备生产等方面的合作,做到优势互补、培育市场,发挥好自身在系统集成和控制系统方面的优势,在系统优化配置和能源高效利用上做好文章。
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将带来一次能源生产行业、电力行业、技术供应、设备产销、用户端等全产业链的繁荣。这将是能源领域的一次转型,也是一次重要的历史机遇。
----张东胜
中国节能协会热电产业联盟秘书长